当前位置:

中医针灸

2024-03-07 21:49
中医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健康。刺激方法包括用艾绒点炙或用针刺就这些管道的穴位,促进身体重新恢复平衡,进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时,视各人具体情况,选择用针,然后用针刺激穴位。艾灸通常分为直接和间接灸,也就是把艾条直接放在穴位上,或把艾条放在靠近体表的距离,炙烤选择的区域。艾圆筒和艾条是用干艾蒿叶制成的。针灸在师徒之间或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口头讲授和实际演示进行传承。针灸的传承也包括在了正规学历教育系统中。 [1]
2010年,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简介

播报
编辑
名称:针灸
汉语拼音:zhēn jiǔ
英文: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灸
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中医针灸的作用涉及到中医针灸调节内分泌、爱民中医针灸减肥等具体领域。

起源

播报
编辑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
老祖宗被石头碰了一下碰出大发明。
 艾灸、按摩保健相关穴位示意图
300多个穴位,用针扎扎就可以治病,咱老祖宗是怎么想到这个神奇的疗法?
针灸分两部分,一是针具,一是灸法。在新石器时代,受伤的人偶然被一些坚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碰到身体某个部位,会出现身体疼痛减轻的现象。于是,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锋利的石块来刺激这些身体部位,这就是最早的针具——砭石。灸法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形成的。我们的祖先在用火中,发现躯体的某些病痛,受到火的熏烤或灼烧后有所缓解,在得到这样的启示后逐渐发明了灸法。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中,已形成了人体完整的经络系统,并对针灸方法、针刺适应证等做了详细论述。
 纯铜人体针灸模型 [2]
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穴位。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穴位,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
公元6世纪,针灸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如今已走向世界。

功效

播报
编辑
1、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时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方法是通过改善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申遗

播报
编辑
2010年9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透露,“中国针灸”申遗方案已提交给联合国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0年9月13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证实,我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将“中医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有消息称,早在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曾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将中医理论、养生、中药、针灸等八部分“打包”成一个大项。而这一次,中国没有选择中医药整体申遗的策略。 [2]
新华网快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6日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中医针灸成功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将使早已满载传奇的毫针和艾叶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将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设定全新的历史坐标。但是关于他的“继承人”问题,让人忧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会制定一个一揽子的宣传与保护计划,特别是要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的研究,完善中医药针灸的传承机制,从而达到完善中华千年医药文明的历史重任。
2010年11月24日郭晓宇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申遗成功不意味着涨价,申遗成功和价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关诊所

播报
编辑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有华人或当地人士开设的中医、针灸诊所。据报道,美国登记的职业针灸师有1.1万余人,德国有3万名针灸师,墨西哥的针灸师有5000多人,澳大利亚有4500个针灸、中医师,巴西有针灸师1.5万余名,新加坡有中医师1500人,中国香港特区登记的中医、针灸师有7707人,甚至在南太平洋岛国中只有两万人口的基里巴斯也有两个中医诊所。这些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中医、针灸诊所,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近20年来,在国外的中医诊所有了新的发展。在韩国、美国、越南、法国、巴西等国家,一些政府开办的西医医院中开设了针灸诊所,有的还设立了中医诊所,提高了针灸师的地位。还有的诊所举办针灸、中医教学,成为当地医学院学生的实习诊所,既为当地培养了中医、针灸人才,又提高了诊所的学术水平
有的中医针灸师还参与了当地国家政府决策。1999年加拿大联邦卫生部成立了自然保健品办公室,17名成员中有两位是华裔植物学专家。2001年美国聘华人中医师为总统传统医药顾问,澳大利亚聘华人中医师为维多利亚省新建立的中医注册局成员。2002年,英国成立卫生部草药管理小组,成员中有两名是中国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师。
在国外,大多数中医师、针灸师都参加了由他们组成的各类中医、针灸学会。学会不仅在提高学术水平中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为中医针灸师努力争取合法地位。当地政府颁布了不利于中医药的有关政策时,学会利用合法手段进行斗争,保护中医药在国外的声誉和地位。

治病原理

播报
编辑
一、调和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针灸的治疗作用首先在于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足阳明胃经穴内庭,针刺泻法,以清泻胃热。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阴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用泻法,并灸,以温散寒邪。现代大量的临床观察实验研究也已经充分证明,针灸对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为明显。一般说对于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状态组织器官抑制作用,而对于虚弱的、抑制的、弛缓的组织器官有兴奋作用。这种调节是良性的、双向性的。这就是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如果将组织器官的病理失调与阴阳理论联系起来,均可用阴阳解释,所以说针灸调节了病理性失调,也就是调节阴阳的失调。
二、扶正祛邪
针灸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具体表现为补虚泻实。针灸的补虚泻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刺灸法,如艾灸多用于补虚,刺血多用于泻实;二是针刺手法,古今医家已总结出多种补泻手法;三是腧穴配伍,长期大量临床经验,不少腧穴其补泻作用各异,如膏肓气海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有补的作用,多在扶正时应用;而十宣中极、水沟,有泻的作用,多在祛邪时应用。现代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这种作用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相似。
三、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穴位的刺激,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止痛,更是通经络、疏闭阻的结果。

国外交流

播报
编辑
2019年12月,中国援突尼斯医疗队针灸分队队长、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医生徐杰用法语为当地医生翻译迟振海的授课内容,同时向他们解释一些基本中医知识。本届中医针灸硕士培训班于本月初正式开课,将持续两年。
中国自1973年开始向突尼斯派出医疗队,1994年开始派遣针灸分队,至今已培训180多名当地针灸医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从事中医治疗行业。 [3]
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3年8月20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